法定继承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呢?
在处理遗产继承事宜时,不清楚哪些人属于法定继承人,会让人感到困惑。比如在一些家庭中,涉及到复杂的亲属关系,像再婚家庭存在继子女、继父母等情况,就难以确定谁有法定继承权。想了解法定继承人明确的范围以及不同情况下的认定标准。
展开


法定继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有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被继承人亲属。法定继承是在没有遗嘱等特殊安排时,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进行遗产继承的一种方式。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如下: -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这里的配偶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与其保持婚姻关系的人;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此外,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也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例如,若被继承人有配偶和子女,那么遗产一般会先由配偶和子女继承,兄弟姐妹等第二顺序继承人就无法继承,除非配偶和子女都放弃继承或者丧失继承权等特殊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