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庭审记录能否作为证据?
我之前参加了一场仲裁,现在有另一个案子可能和这个仲裁有关。我想知道仲裁庭审记录能不能当作证据提交到新的案子里?它在法律上有没有证明效力?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仲裁庭审记录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证据的概念。证据就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在司法实践中,只要某种材料符合证据的“三性”,即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就可以作为证据被法庭采纳。 从真实性来看,仲裁庭审记录是对仲裁过程中各方陈述、辩论等情况的如实记录,通常由仲裁机构负责制作和保管,有一定的公信力,只要记录过程合法合规,其真实性是有保障的。比如在记录过程中,有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等程序,这都保证了记录的真实性。 关联性方面,若仲裁庭审记录中的内容与当前案件的待证事实有联系,能够帮助法官查明案件真相,那么它就具备关联性。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仲裁庭审记录里关于合同履行情况的陈述,和当前案件中合同是否履行的争议点相关,那它就有关联性。 合法性上,仲裁庭审记录的制作和获取要符合法律规定。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庭审记录,当事人获取记录也需通过合法途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仲裁庭审记录,但从广义上来说,它可以归为书证一类,只要符合证据的要求,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不过,仲裁庭审记录最终能否被法院采信,还需要法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