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完购房合同后限购了,合同还有效且能解除合同吗


首先来说合同的效力问题。一般情况下,合同一经有效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适当履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签完购房合同后遭遇限购,并不当然导致合同无效。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限购政策通常不属于导致合同无效的那种强制性规定。 接着看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这得分不同情况: 如果存在法定解除情形,比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况,那是可以解除的。像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这里限购政策如果属于不可抗力,且导致购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比如因为限购无法办理房屋过户取得所有权),那么购房者可以解除合同且无需承担违约责任。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楼市调控行为作为政府行为,属于不可抗力范畴,多数房屋购买合同中,也都会将政府政策作为不可抗力特别明确出来。 再看约定解除,如果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遇到限购等类似政策变化时购房者有解除权,那么也可以依据合同约定来解除合同。 要是既没有法定解除情形,也没有约定解除情形,购房者此时解除合同就属于违约行为了。不过即便这样,购房者还可以尝试与开发商协商解除买卖合同。如果购房者在支付款项等方面确有实际困难,通过与开发商进行友善协商,并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包括开发商已支付的印花税等相关费用)或违约金,通常情况下,开发商是有可能同意解除买卖合同的。 总之,签完购房合同后限购了,合同一般是有效的,能不能解除合同要综合看是否有法定、约定解除情形,以及与开发商协商的结果。 相关概念: 不可抗力: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像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都可能属于不可抗力。 法定解除:是法律规定的,当出现特定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一种解除方式,比如刚才提到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几种情形。 约定解除:是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约定好,当出现某些情况时,一方或双方有权解除合同的一种解除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