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员工签订劳务合同吗


可以和员工签订劳务合同。在遵循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之下,任何两方都有权利就劳务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劳务合同。劳务合同属于民事范畴,是基于当事人各方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为特定的劳务任务以及劳务成果形成的协议,大众认知中也常被称为雇佣合同。 劳务合同主要用来规定企业或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以及公民个人及他们之间彼此在涉及到如何提供和利用劳动力资源这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关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与员工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比如当企业重新聘用已办理完退休手续并开始享受福利保障的员工,或是雇佣短期工种的时候,便可以签订劳务合同。对于那些聘请了已享有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资深人士,且由此引发的薪酬权益争议陷入诉讼程序的用人单位,人民法院将遵循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对其进行司法处理。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在很多方面存在区别。从法律适用看,劳务合同适用于《民法典》和其它民事法律所调整,而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所调整。劳务合同主体具有广泛性与平等性,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签订,也可以是公民个人之间、公民与法人组织之间;合同标的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的活劳动,即劳务,是一种行为;内容具有任意性,除法律有强制性规定以外,合同双方当事人可自由决定合同内容及条款;劳务合同一般是双务有偿、非要式合同。 相关概念: 劳务合同:是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就有关提供和使用劳动力问题而订立的协议。 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非要式合同: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不需要采取特定形式就能成立的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