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证据不足是否会撤案?
我有个案子已经立案了,但是目前收集到的证据比较少,感觉证据不太足。我就担心这种情况下,案子会不会被撤掉。我想知道在法律上,立案后要是证据不足,到底会不会撤案呢?
展开


在法律程序中,立案后证据不足是否会撤案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看。 首先来了解一下“撤案”这个概念。撤案就是撤销案件,意味着这个案件不再继续进行处理了。一般来说,案件分为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它们在证据不足时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对于刑事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例如,在侦查一起盗窃案时,警方立案后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发现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嫌疑人实施了盗窃行为,那么就应当撤案。而如果是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等法定情形,也应当撤销案件。要是案件已经到了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决定其实也类似于一种“撤案”处理,因为案件不会再进入到审判阶段。比如一个故意伤害案件,检察院审查后发现关键的证人证言相互矛盾,又没有其他有力证据,就可以决定不起诉。 再看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证据不足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撤案。在民事诉讼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主张,那么原告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但法院一般不会主动撤案。例如,甲起诉乙归还借款,但是甲只有一张借条,没有转账记录等其他证据来证明借款事实,乙又否认借款,那么甲就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但案件不会被撤销。 综上所述,刑事案件立案后证据不足可能会撤案,而民事案件证据不足更多的是影响当事人的胜诉结果,一般不会导致案件被撤销。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