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食品标签标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在我国,与食品标签标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不少,这些法规对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大法。其中对食品标签标识作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等内容。如果食品中含有转基因原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标示。违反这些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会面临相应的处罚。比如,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其次是《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它对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标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细化规定。该规定明确食品标识应当清晰、醒目、持久,易于辨认和识读。同时,对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食品标准代号、质量(品质)等级等内容的标注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例如,食品标识不得与食品或者其包装分离,食品标识应当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或者其包装上。 另外,《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是非常重要的法规。它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强制标示内容,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如果食品企业对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进行标注,也需要遵循该通则的要求。这一法规有助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信息,合理选择食品。 还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它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标示内容、标示格式等内容。该标准适用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和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比如,标准对食品标签的字体、字号、颜色、强制标示内容的位置等都有详细规定,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获取食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