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捐赠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想了解下民法典里关于捐赠的规定。我打算做些捐赠,不知道在法律上有啥要求和限制,比如捐赠的流程、捐赠人有啥权利义务,受赠人又有啥规定等,希望能有详细的解答。
展开


民法典中对捐赠作出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是关于捐赠合同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意味着捐赠本质上是一种赠与行为,需要捐赠人有赠与财产的意愿,并且受赠人要明确表示接受。这种合同在双方达成一致意思表示时成立。 对于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这是因为这类捐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了保障公益事业的顺利开展,法律对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进行了限制。比如一些为灾区捐赠物资的承诺,一旦作出就不能随意反悔。 在捐赠人的义务方面,《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条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但是,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是一般的捐赠,捐赠人对财产瑕疵通常不负责,但如果是附义务捐赠或者存在故意隐瞒等情况,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受赠人在接受捐赠时也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当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时,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三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这体现了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受赠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捐赠场景,如慈善捐赠,还需要遵循《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慈善组织接受捐赠时,要按照规定开具捐赠票据,并且应当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专款专用。这些规定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捐赠法律体系,保障了捐赠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