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是怎样的?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判断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有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买卖双方都得是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比如说,未成年人一般就不具备独立签订合同的能力,得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是成年人,精神状况也得正常,能够清楚理解合同的内容和自己行为的后果。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都是真心实意要达成这个交易,没有受到欺骗、胁迫等情况。比如开发商不能用虚假的宣传来误导购房者签订合同,购房者也不能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去和开发商签合同。 第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要求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像不能在合同里约定逃避国家税收等违法条款。同时,合同也不能违背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违反了上述条件,就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可撤销。例如,买卖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签订的合同就是无效的。还有,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合同也是无效的;要是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另外,即使合同有效,也不意味着马上就能产生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效果。合同生效后,还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等手续,房屋的所有权才会真正转移到购房者名下。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之意思的行为。 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和生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