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相对不起诉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想了解下刑事诉讼里相对不起诉的事。我朋友涉及一个案子,情节好像不太严重,听说有相对不起诉这回事,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相对不起诉具体是怎么规定的,什么情况下能适用,适用的程序又是怎样的。
展开


相对不起诉,也被叫做酌定不起诉,它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检察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可以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法院审判而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这体现了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人性化,给了情节较轻的犯罪嫌疑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了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从这个法律条文可以看出,适用相对不起诉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具备犯罪的基本特征。如果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那就不适用相对不起诉,而是应该按照其他法律规定处理。其次,犯罪情节必须轻微。这要从多个方面来判断,比如犯罪行为的动机、手段、危害后果等。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因为一时冲动实施了犯罪,而且造成的危害后果比较小,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 再者,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这主要涉及到刑法中的一些具体规定,比如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立功、犯罪中止等情节,根据刑法可以免除刑罚的,就符合相对不起诉的条件。 相对不起诉的决定是由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在作出决定之前,检察院会全面审查案件的证据和事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果决定相对不起诉,会制作不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布。同时,对于被不起诉人,如果在押,应当立即释放。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