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行政法规有什么区别?
我一直不太清楚法律和行政法规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在生活里,感觉有些事好像法律和行政法规都能管,可又好像不太一样。我想弄明白它们在制定主体、效力、适用范围这些方面到底有啥区别,这样以后遇到事儿也能心里有数。
展开


法律和行政法规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首先是制定主体不同。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来制定的。这就好比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立法团队”,他们制定的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而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它制定的行政法规主要是为了执行法律以及进行行政管理。例如《物业管理条例》就是行政法规。 其次是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这意味着当行政法规的规定与法律的规定相冲突时,应当适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再者是调整范围不同。法律调整的范围通常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而行政法规调整的范围主要是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内的具体事务,比如税收征管、市场监管等。 最后是制定程序不同。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严格和复杂。一般要经过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和民主决策机制。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简单一些,但也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环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