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有什么区别?
我想了解下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我在处理一些事务时,发现不知道该遵循哪个。有时候感觉它们好像都能管到我这件事,所以想弄清楚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在实际应用中该怎么区分和遵循呢?
展开


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制定主体不同。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所以行政法规通常是对全国范围内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出的规定。而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这些地方立法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来制定法规。 其次是适用范围不同。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适用于我国全部领域。而地方性法规仅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也就是在制定该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所管辖的地区适用。 在效力等级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也就是说,当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适用行政法规。 从内容方面来看,行政法规可以对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以及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作出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以及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作出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判断适用哪类法规,要先看事务的性质和发生地点。如果是全国性的事务,优先考虑行政法规;如果是地方事务,且该地方有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那么在不与行政法规冲突的情况下,适用地方性法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