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险与职业年金有什么区别?


养老险和职业年金都是与养老相关的保障制度,但它们存在诸多区别。 首先,概念不同。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点。而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单位福利制度。 从缴纳方式来看,养老保险分为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一般来说,用人单位缴纳比例较高,职工缴纳比例相对较低。例如,企业通常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 领取条件也有所差异。职工养老保险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职业年金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 待遇水平方面,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与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职业年金待遇则主要取决于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情况以及投资收益情况。由于职业年金有单位的额外补贴,通常在退休后能为职工提供一定程度的额外收入,提高退休生活质量。 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其中对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待遇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则对职业年金的建立、缴费、发放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