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和行政法规有什么区别?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的时候,总是分不清楚规章和行政法规。感觉它们好像都是有一定约束力的规定,但又不太一样。我想知道规章和行政法规具体有哪些区别,它们的制定主体、效力范围这些方面是怎么规定的呢?
展开


规章和行政法规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制定主体不同。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国务院作为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行政事务,所以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而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则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 其次是效力不同。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在我国的法律层级体系中,行政法规处于较高的地位,规章不得与行政法规相抵触。如果规章的规定与行政法规不一致,应当适用行政法规的规定。这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的需要。 再者是调整范围不同。行政法规的调整范围更为广泛,通常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行政管理事项。它是对国家整体行政管理秩序的规范。而规章的调整范围相对较窄,部门规章主要是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对特定的行政管理事项进行规范,地方政府规章则主要是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管理问题进行规定。 最后是制定程序不同。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严格和复杂。一般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多个环节。在起草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而规章的制定程序虽然也有一定要求,但相对行政法规来说,灵活性稍高一些。不过也都要遵循法定的程序,以保证规章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