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犯与继续犯有什么区别?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看到状态犯和继续犯这两个概念,感觉它们有点相似,不太能分清。比如在一些犯罪行为中,很难判断是属于状态犯还是继续犯。想了解一下它们具体的区别是什么,依据的法律规定又是怎样的。
展开


状态犯和继续犯是刑法理论中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准确认定犯罪行为和适用法律。 状态犯是指犯罪行为既遂后,其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的犯罪形态。简单来说,就是犯罪行为已经结束,但犯罪行为所造成的非法状态还在持续。例如,盗窃罪,当行为人窃取他人财物后,盗窃行为已经完成,即犯罪既遂,但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状态会一直持续,这就是典型的状态犯。在状态犯中,行为人的行为在既遂时就已经结束,后续的不法状态不再是犯罪行为的延续。 继续犯则是指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也就是说,从犯罪行为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犯罪行为和由该行为所引起的不法状态都在持续。比如非法拘禁罪,从行为人将他人非法拘禁开始,到结束拘禁行为为止,非法拘禁的行为和他人人身自由被剥夺的不法状态一直同时存在。继续犯的特点是犯罪行为具有持续性,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不间断地存在。 在法律依据方面,虽然我国刑法并没有直接对状态犯和继续犯进行定义,但在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中,对这两种犯罪形态的区分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追诉时效的计算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对于继续犯,其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而对于状态犯,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既遂之日起算。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