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虚假宣传如何认定及处罚?
我之前买东西,商家宣传的和实际收到的差别很大,感觉像是遇到了虚假宣传。我想了解下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像这种情况怎么认定是虚假宣传,要是真的是虚假宣传,商家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
展开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通过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这就好比商家说某款护肤品能让人一周变白,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个效果,这就是典型的虚假宣传。 关于虚假宣传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五条等相关规定,如果商家对商品或服务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误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就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比如商家宣传某款手机电池续航长达48小时,但实际使用中只能坚持10小时,这就构成了虚假宣传。另外,如果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要信息,也属于虚假宣传的范畴。 对于虚假宣传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相应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例如,某商家因虚假宣传被消费者投诉,经调查属实后,除了要按照上述规定赔偿消费者,还可能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罚款等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