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赔偿是怎么计算的?


要搞清楚灵活就业人员工伤赔偿的计算方法,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工伤赔偿。工伤赔偿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伤、患病或者因工死亡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一种补偿。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确定工伤赔偿计算方式前,得先认定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如果灵活就业人员符合这些情况,就可以认定为工伤。 认定工伤后,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如下: 医疗费用方面,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这里的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因治疗工伤产生的合理费用。 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伤残津贴,如果工伤导致职工伤残,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会有相应的伤残津贴。比如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等。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如果参加了工伤保险,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如果有明确的雇佣关系)按照规定支付;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那么相关的赔偿责任就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难以确定用人单位,可能需要灵活就业人员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