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多久没有责任,会受到什么惩罚?


员工离职后承担责任的时间和可能受到的惩罚,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说离职后承担责任的时间: - 劳动争议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比如单位发现员工在职时给单位造成损失,从单位知道这个损失情况开始计算,一年内可以追究责任。不过要是因为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且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这一年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特殊职业:如果员工在公检法部门任职,对于经办案件须承担终身责任。 - 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只要涉及非法集资等犯罪,不管离职与否,都要被追究责任。因为《刑法》规定,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要依照相应规定处罚,不会因离职就免责。 接着说员工可能受到的惩罚: - 民事赔偿:要是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可按劳动合同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可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比如员工操作失误给公司造成设备损坏,公司就可能要求赔偿。 - 解除劳动合同:若劳动者存在如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刑事处罚:要是员工的行为构成犯罪,比如在工作中进行诈骗、贪污等,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面临相应刑罚。 相关概念: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