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有效避免医患矛盾?


要有效避免医患矛盾,可从多个方面着手,同时这也有相关法律依据作为支撑。 首先,医院应履行告知义务。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简单来说,就是医生要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情况清楚地告诉患者或者其家属,让他们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决定。比如,在给患者进行手术前,医生要详细告知手术的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避免患者因不知情而在出现不良后果时产生误解和矛盾。 其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关键。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从法律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医务人员具备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失误,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尊重。例如,医生在问诊时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耐心解答疑问,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细心周到,都有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避免矛盾的产生。 再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也必不可少。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医患沟通部门,及时处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当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不满时,能够有渠道表达并得到及时回应。同时,在沟通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平和、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这也符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关于医患双方应当互相尊重、理解,加强沟通的要求。比如,当患者对费用产生疑问时,沟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详细解释收费项目和标准,消除患者的疑虑。 最后,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流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例如,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进行严格监管,避免因药品质量或器械故障等问题引发医患矛盾。《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医院应按照这些规定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从制度层面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