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某一事件是不是医疗事故?


要判定是不是医疗事故,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 首先,主体要符合要求。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不过在特定情况下,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的人员也可能构成。简单来说,就是给你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得是有合法资质的。这依据的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其次,存在违规医疗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比如该做的检查没做,该用的药没用对等等,这些都属于违反规范的行为。 再者,患者受到了损害。这里的损害指的是人身损害,像导致患者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并引发功能障碍等情况,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损害程度,一般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然后,违规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患者出现的损害是因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直接造成的。要是有多个因素共同导致了损害结果,那就得具体分析每个因素的作用,谨慎判定。 最后,主观上存在过失。即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主观疏忽或过失。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如果对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存在疑问,患者可以和医院协商,也可以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概念: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过失:在医疗行为中,指医务人员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