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社保的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社保缴纳工资基数的确定是一个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社保缴纳工资基数。简单来说,社保缴纳工资基数就是您缴纳社保费用时所依据的工资数额,这个基数会影响到您以后能享受到的社保待遇,比如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医保的报销额度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社保缴纳工资基数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这里的工资性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也就是说,不是只看您的基本工资,而是您一年里从公司拿到的所有和工作相关的收入加起来,再除以12个月,得到的这个平均数就是您下一年的社保缴纳工资基数。 举个例子,如果您在2024年1月到12月,每个月的基本工资是5000元,每个季度还有3000元的绩效奖金,一年下来绩效奖金总共是12000元。那么您这一年的工资性收入就是5000×12 + 12000 = 72000元,月平均额就是72000÷12 = 6000元,那2025年您的社保缴纳工资基数就应该是6000元。 不过,社保缴纳工资基数是有上下限规定的。根据《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缴费基数下限一般是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上限是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如果您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下限,就按照下限来缴纳社保;如果高于上限,就按照上限来缴纳。 比如,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5000元,那么下限就是5000×60% = 3000元,上限就是5000×300% = 15000元。要是您算出的月平均工资是2500元,低于3000元,那您的社保缴纳工资基数就按3000元算;要是您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0元,高于15000元,那就按15000元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