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和违约该如何区分?


侵权和违约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下面从多个方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是产生的基础不同。违约行为的产生基于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的合同关系,是对合同约定义务的违反。比如,你和商家签订了购买手机的合同,约定商家在特定日期交付某型号手机,但商家未能按时交付,这就是违约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侵权行为则不需要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它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例如,某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伤,这就是侵权行为。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两者的归责原则不同。违约责任一般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合同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不管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违约责任。比如在上述购买手机的例子中,商家未能按时交付手机,即使是因为不可抗力之外的其他原因,通常也要承担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则较为复杂,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则不论侵权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就要承担责任,如环境污染侵权;公平责任原则是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再者,两者的赔偿范围不同。违约赔偿的范围通常是基于合同约定和可预见规则,主要是赔偿因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目的是使守约方达到合同正常履行时的状态。比如商家违约未交付手机,可能要赔偿消费者购买同款手机额外支付的差价以及因延迟使用手机造成的合理损失。 侵权赔偿的范围则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受害人财产的减少,如被撞坏的汽车维修费用;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当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精神痛苦时,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给予的赔偿,如因身体受到伤害导致的精神创伤。 最后,两者的举证责任不同。在违约纠纷中,一般由守约方证明违约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违约方需要证明自己存在免责事由。在侵权纠纷中,过错责任原则下,受害人需要证明侵权人有过错、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受害人只需证明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侵权人需要证明自己存在免责事由。 综上所述,侵权和违约在产生基础、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和举证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遇到具体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来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