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如何处理?


在法律上,同居关系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而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而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就是在同居关系解除时,对双方在同居期间共同所得的财产以及各自的财产进行分割所产生的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这意味着,当同居关系中的双方在财产分割上出现纠纷时,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 对于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一般按照以下原则处理。首先要确定哪些是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共同财产通常是指双方在同居期间共同劳动、经营或共同出资购买等方式所获得的财产。比如,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车辆,共同经营所得的收入等。对于共同财产,在分割时,一般会考虑双方的出资比例、贡献大小等因素。如果能够证明各自的出资情况,通常会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割。例如,在购买房产时,一方出资 60%,另一方出资 40%,那么在分割房产时,也会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分配。 如果无法确定出资比例,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进行合理分割。而对于一方在同居期间的个人财产,仍归该方所有。个人财产是指在同居前就已经取得的财产,或者是通过继承、赠与等方式明确只归一方所有的财产。比如,一方在同居前就已经购买的房产,或者在同居期间继承了父母的遗产且遗嘱明确表示该遗产只归其个人所有,这些都属于个人财产,在同居关系解除时不参与分割。 在处理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时,建议当事人尽量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如出资证明、购房合同、银行转账记录等,以便在分割财产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财产分割协议,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但如果协商不成,就只能通过诉讼途径,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