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程序中断该如何正确处理?
我涉及一个法律案件,现在遇到了审理程序中断的情况。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也不清楚法院会按照什么流程处理。我想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展开


审理程序中断,在法律上准确的表述是诉讼中止。它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使得诉讼程序无法继续进行,从而暂时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了以下几种可以导致诉讼中止的情形: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当出现诉讼中止的情况时,法院会作出中止诉讼的裁定。一旦裁定作出,诉讼程序便会暂时停止,在中止期间,所有与本案相关的诉讼活动都不能继续进行。 当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恢复诉讼程序。恢复诉讼程序时,不必撤销原裁定,从法院通知或者准许当事人双方继续进行诉讼时起,中止诉讼的裁定即失去效力,诉讼会继续进行,之前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依然有效。 对于当事人来说,在诉讼中止期间,需要关注导致诉讼中止的原因是否消除,同时可以为后续的诉讼程序做好准备,比如收集更多的证据、咨询法律意见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