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房地产诈骗行为?
我最近打算买房,听朋友说房地产市场存在诈骗行为,心里有点担心。我想了解一下,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诈骗行为呢?认定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我该怎么去判断呢?
展开


认定房地产诈骗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诈骗行为。简单来说,诈骗就是一方通过欺骗手段,故意让另一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且基于这个错误认识去处分自己的财产,最终遭受财产损失。在房地产领域,诈骗行为通常表现为开发商或者卖房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此骗取购房者的钱财。 从虚构事实方面来看,比如开发商声称所售房屋是精装修,但实际交付的却是毛坯房;或者宣传房屋周边会有大型商场、学校等配套设施,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建设计划。还有的卖房者虚构房屋产权情况,将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限制的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购房者。 在隐瞒真相方面,常见的是卖房者隐瞒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房屋漏水、墙体裂缝等严重影响居住的问题;或者开发商隐瞒房屋的真实建设进度,明明房屋建设已经停工,却仍然向购房者销售房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在房地产诈骗中,如果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触犯刑法。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购房者发现自己遭遇房地产诈骗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判断是否构成房地产诈骗行为时,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购房者的财产损失等多方面因素。如果购房者有合理理由认为自己受到了欺诈,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购房合同、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