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诈骗的形式骗人买房该如何处理?


如果遇到以诈骗的形式骗人买房的情况,不用过于慌张,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是搜集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尽可能收集能证明对方存在诈骗行为的相关法律凭证,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书面承诺等,这些证据将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接着可以尝试协商修改或撤销合同。与对方进行谈判,尝试达成协议对现有合同进行修改或者解除。不过要知道,这种方式可能存在局限性,欺诈方往往会拒绝。 要是协商不成,根据不同情况还可以有其他选择。如果发现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合同可能是无效合同,那么可以选择不予履行,比如暂不付款,防止财产无法返还。要是已经开始履行但还没完成,发现合同可能有问题,就可以选择暂时停止履行。 从法律途径来说,如果双方在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可以提请合同管理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对合同进行审查,确认合同无效;要是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那么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 另外,发现欺诈情况后要尽快报警。如果对方诈骗涉及犯罪,报警能让司法机关及时介入调查。当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以上,就构成诈骗罪。 法律依据方面,《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概念: 欺诈行为: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的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