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屋买卖合同诈骗?


房屋买卖合同诈骗指的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诈手段,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签订并履行房屋买卖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在实践中,房屋买卖合同诈骗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卖方故意隐瞒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抵押、查封等权利受限情况,或者虚构房屋的产权状况、面积、配套设施等重要信息。举个例子,明明房屋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卖方却故意不告知买方,这就属于隐瞒真相。又或者,卖方根本没有房屋的所有权,却伪造相关证件,谎称自己有权出售该房屋,以此骗取买方的购房款,这就是典型的虚构事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情形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如果遭遇房屋买卖合同诈骗,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追究诈骗者的刑事责任,同时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诈骗者返还财物、赔偿损失等。为避免陷入房屋买卖合同诈骗,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核实房屋的产权情况、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受限情况,查看相关证件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房产管理部门等渠道进行查询。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资金的安全,尽量通过正规的资金监管账户进行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