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 对于患者而言,其拥有多项合法权益。首先是知情权,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相关信息。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或者开展临床试验等存在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患者处于昏迷等无法自主作出决定的状态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说明等情形下,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其次是隐私权,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受法律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有明确规定。此外,患者还有获得合理诊疗服务的权利,如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有其合法权益。医疗机构有按照规定收取医疗费用的权利,患者应按照约定支付医疗费。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威胁、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务人员人格尊严。《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解决医疗纠纷;公安机关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查处、打击侵害患者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以及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时,双方都应保持理性和冷静。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共同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