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医患纠纷问题?


处理医患纠纷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合理、公正的解决。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解决医患纠纷最常见的方式,医患双方可以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向医院提出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医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签订和解协议,解决纠纷。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快捷、灵活,能够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其次是申请人民调解。若协商不成,医患双方可以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具有中立性和专业性。人民调解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进行调解工作。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会对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经审查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这一规定出自《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再者是行政调解。患者也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依据职权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并组织医患双方进行调解。行政调解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最后是诉讼解决。如果以上方式都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医院的过错和自己的损失。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是解决医患纠纷诉讼的法律依据。 总之,处理医患纠纷要理性、合法,选择适合的解决方式,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