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费不走职工薪酬走会有什么影响?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福利费的处理是一项重要且需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的工作。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而福利费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 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规定,福利费应当通过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如果福利费不走职工薪酬走,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从税务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若不通过职工薪酬核算,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准确计算可扣除的福利费金额,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可能会出现少扣除应扣除的福利费,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也可能因核算不准确,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假申报,面临补税、加收滞纳金甚至罚款的风险。 在劳动法律关系上,职工薪酬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如果福利费不通过职工薪酬核算,可能会影响员工对自身权益的判断。比如在计算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与工资相关的权益时,由于福利费未正确计入职工薪酬,可能导致员工应得的补偿减少,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可能引发劳动纠纷,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看,不规范的核算会导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判断,也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按规定核算福利费属于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企业可能面临财政部门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