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职工福利费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计提职工福利费的账务处理,是企业财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职工福利费的概念。职工福利费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给员工除了正常工资之外的一些福利费用,像职工的医疗卫生费用、困难补助等。 在账务处理方面,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对于职工福利费,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 具体的账务处理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提职工福利费时,按照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如果是生产部门的职工福利费,应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车间管理人员的福利费,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福利费,借记“管理费用”科目;销售部门人员的福利费,借记“销售费用”科目等,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 第二步,实际支付职工福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举个例子,某企业当月应计提生产部门职工福利费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2,000元,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福利费3,000元。那么计提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10,000元、“制造费用”2,000元、“管理费用”3,000元,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15,000元。实际支付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15,000元,贷记“银行存款”15,000元。 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企业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按照合理的标准计提职工福利费,避免多提或少提;二是要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以证明职工福利费的支出;三是要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