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做出行政行为后才有了法律依据,这种情况合法吗?

我遇到了一个事儿,行政部门对我做出了一个行政行为,可之后我才发现,他们依据的法律是在做出行为之后才有的。我就想知道,他们这么做合不合法啊?我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view-more
  • #行政行为合法性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行政行为通常要求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且该依据应在行政行为作出时就已存在。这是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于保障行政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约束,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原则意味着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实施行政行为。如果行政行为作出之后才出现法律依据,那么该行政行为在作出时实际上是缺乏合法基础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明显不当的。其中,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就包含了行政行为作出时没有合法法律依据这种情况。 从法理上来说,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根据现有的法律来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如果行政机关可以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作出行政行为,之后再用新出台的法律来“追认”,这将严重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此外,这种做法也可能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因为行政机关可能会随意作出行政行为而不受到及时的约束。 对于当事人而言,如果遇到行政行为作出后才有法律依据的情况,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行政复议中,当事人可以向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要求撤销该行政行为。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行政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