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属于什么罪?


在探讨购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属于什么罪这个问题前,需要先明确,并非所有商品与描述不符的情况都构成犯罪。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更多地属于民事纠纷范畴。 从民事角度讲,这可能涉及到商家的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商品买卖中,商家对商品进行描述,消费者基于该描述购买商品,这就形成了一个合同关系。如果商品与描述不符,商家就没有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相应责任,比如退款、换货等。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商品与描述不符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比如,商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夸大商品性能、质量等关键信息,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并交付财物,且达到一定数额,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如果商家销售的商品与描述不符,且该商品属于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还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所以,当遇到商品与描述不符的情况时,要先判断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若未达到犯罪标准,可通过民事途径解决;若涉嫌犯罪,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