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
我在签合同的时候,看到里面提到了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不太明白这俩到底啥意思。我就想知道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具体是指什么,对合同有啥影响,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
展开


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是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生效条件,也被叫做延缓条件,它是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的条件。通俗来讲,就是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当这个条件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才开始生效。比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合同中约定如果甲的孩子考上外地大学,合同就生效。这里“甲的孩子考上外地大学”就是生效条件。一旦这个条件达成,这份房屋租赁合同就开始产生法律效力,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解除条件,又称为消灭条件,它是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消灭的条件。当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的解除条件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就会随之消灭。例如,丙和丁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如果在合作期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于一定比例,协议就自动解除。这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于一定比例”就是解除条件。若这个条件出现,那么丙和丁之间的合作协议就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也就无需再按照协议继续履行。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总之,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在实际的法律事务中需要特别关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