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都包括哪些?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犯罪类型。简单来说,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多种过失犯罪都有明确规定。比如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指的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 再如过失致人重伤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因为自己的过失行为,使得他人身体受到重伤,就可能构成此罪。 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公共安全的过失犯罪。像失火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导致火灾发生,造成严重后果,就会构成失火罪。还有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都属于过失犯罪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体现。 此外,交通肇事罪也是一种常见的过失犯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大多数情况下,交通肇事是因为驾驶员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违反交通规则而引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