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我不太明白在法律里常说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一些纠纷里,大家说法都不一样,那这个事实要怎么认定呢,法律又怎么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呢,想弄清楚这个概念。
展开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以事实为依据”指的是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这里的事实不是人们主观想象或者猜测出来的,而是通过合法、有效的证据所证明的事实。证据就像是拼图的碎片,把它们拼凑起来就能还原出事件的全貌。比如说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签订的合同文本、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都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合同的签订、履行等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收集、审查和判断证据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所认定的事实真实可靠。 “以法律为准绳”意味着司法机关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处理案件。法律就像是一把尺子,是判断是非曲直、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标准。不同类型的案件适用不同的法律,比如民事案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刑事案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司法机关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来作出公正的裁判,不能随意偏离法律。例如,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来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只有严格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