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持股权被抵押并造成损失该怎么办?


在股权代持关系中,代持股权被抵押并导致损失,涉及到多个法律层面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分析及提供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股权代持的概念。股权代持,简单来说,就是实际出资人由于某些原因,不直接显名在公司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而是与他人约定,由他人作为名义股东来持有股权。在这种关系下,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通常会签订股权代持协议,该协议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是合法有效的,受法律保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条规定,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名义股东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擅自将代持股权进行抵押,这可能构成对实际出资人权益的侵害。如果第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名义股东签订了抵押合同,并且办理了抵押登记,那么第三人就可能基于善意取得制度获得抵押权。而实际出资人只能依据股权代持协议向名义股东主张赔偿损失。 若遇到代持股权被抵押并造成损失的情况,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步,查看股权代持协议。协议中一般会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如果名义股东违反协议约定擅自抵押股权,您可以依据协议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步,收集相关证据。证据是维权的关键,您需要收集能够证明股权代持关系存在、名义股东擅自抵押股权以及因此给您造成损失的证据。比如股权代持协议、出资凭证、公司股东名册、抵押合同等。 第三步,与名义股东协商解决。尝试与名义股东沟通,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省时省力,成本较低。如果协商不成,您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四步,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您需要向法院提交充分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当遇到代持股权被抵押并造成损失的情况时,您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在进行股权代持时,建议签订详细、明确的股权代持协议,以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