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可抵扣金额称为什么?
我在处理财务税务相关事务时,遇到了关于未来不可抵扣金额的概念。不太清楚在法律和专业术语里,这种未来不能用于抵扣的金额具体被叫做什么,想了解一下准确的名称以及相关规定。
展开


在税务和会计领域,未来不可抵扣金额通常被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的未来无法实现抵扣的部分”,更通俗且常见的表述是“永久性差异对应的金额”。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相关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简单来说,就是现在会计上算的费用比税法上允许扣除的多,未来可能会少交税。而企业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算确认的一项资产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然而,有些情况下,原本预计可以抵扣的金额,在未来实际上无法实现抵扣,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未来不可抵扣金额。比如,企业的某些费用支出,在会计上确认为费用,但按照税法规定,永远不能在税前扣除,这就是永久性差异。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相关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对企业的收入、扣除项目、资产的税务处理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哪些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哪些不可以,从而界定了永久性差异的范围。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准确区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费用。 所以,当我们提到未来不可抵扣金额,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因永久性差异而产生的那部分金额,企业在财务处理和税务申报中,都需要对这部分金额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