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条例属于法律?
我对法律方面不太懂,平常会听到各种条例,像什么行政法规、地方性条例之类的,但我不清楚 到底哪些条例是属于法律范畴的。我想知道判断条例是否属于法律的标准是什么,能给我列举一些常见的属于法律的条例吗?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要了解哪些条例属于法律,首先得清楚什么是法律。从广义上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法律有不同的层次和表现形式。
狭义上的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律’。而条例,一般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统称。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例如《城市绿化条例》,它是国务院制定的,用于规范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像某省制定的《某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就是该省级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在该行政区域内有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也就是说,只要条例的制定主体和程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且其内容不与上位法相抵触,这些条例在各自的效力范围内都具有法律约束力,都属于广义的法律范畴。所以,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符合法定条件下都属于法律体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