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权力废止行政行为?
我遇到了一个行政行为相关的事儿,感觉这个行政行为不合理,想知道到底谁有权力废止它。我不太懂法律,也不清楚这其中的规则,就想弄明白在咱们国家的法律体系下,究竟哪些主体能够做出废止行政行为的决定,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我国,能够废止行政行为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本身。根据行政法中的自我纠错原则,行政机关如果发现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存在违法、不当或者不再适应新情况等问题,有权自行废止该行政行为。例如,某市场监管部门之前发布了一个关于某类商品经营许可的规定,后来发现该规定与上位法冲突,那么该市场监管部门就可以自行废止这个规定。这一原则体现了行政机关对自身行政行为的监督和修正,保障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是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具有领导和监督的权力。当上级行政机关发现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适当的时候,可以依职权废止该行政行为。比如,省级政府发现市级政府作出的某项行政决策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省级政府就有权废止该行政决策。这是基于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层级管理关系,有助于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统一性。 再者是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如果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行政行为存在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和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就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该行政行为。这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