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专利侵权判定标准是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依据。在理解专利侵权判定标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专利权。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实施权。这意味着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判定专利侵权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标准。首先是全面覆盖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判定原则。它的意思是,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那么就落入了该专利的保护范围,构成侵权。例如,一项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了A、B、C三个必要技术特征,而被控侵权物也具备A、B、C这三个技术特征,那么就符合全面覆盖原则,可能构成侵权。该原则的法律依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其规定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其次是等同原则。在实际情况中,被控侵权物可能并不会完全照搬专利的技术特征,而是采用一些与专利技术特征等同的手段来实现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当被控侵权物中的某个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就可以认定为等同特征,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等同原则是对全面覆盖原则的补充,进一步加强了对专利权的保护。 另外,还有禁止反悔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专利申请、审查以及无效程序中,专利权人对权利要求的范围所作的限制、放弃或者承诺,在侵权诉讼中不得反悔。也就是说,专利权人不能在申请专利时为了获得授权而对权利要求进行缩小解释,在侵权诉讼中又扩大其保护范围。这一原则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利授权程序的诚信和公平。相关法律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禁止反悔原则”这一表述,但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等对该原则予以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