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和法律有什么区别?
我一直搞不明白行政法规和法律到底有啥不同。平时看新闻或者在生活中,感觉它们都挺重要的,但又不清楚具体的差异。比如在效力、制定主体这些方面,它们到底是怎样不一样的呢?想了解下详细情况。
展开


行政法规和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二者存在诸多区别。 首先是制定主体不同。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制定的法律通常是基础性、全局性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而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制定的行政法规是为了执行法律的规定或者履行行政管理职权,像《物业管理条例》。 其次是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当行政法规的规定与法律相抵触时,应当适用法律的规定。这是因为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体现了更广泛的人民意志和更高的权威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的位阶高于行政法规。 再者是调整范围不同。法律的调整范围通常更为广泛、宏观,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基本方面和重要领域。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它规定了犯罪和刑罚的相关内容,对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行政法规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行政管理领域作出的规定,其调整范围相对较窄、更具针对性。比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仅针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这一特定领域进行规范。 最后是制定程序不同。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严格和复杂。一般要经过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等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和要求。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简便一些,但也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步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