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我一直不太清楚法律和法规到底有啥不一样。在生活里遇到事儿,有时候说依据法律,有时候又说依据法规,感觉挺迷糊的。我就想知道它们在制定主体、效力范围这些方面都有啥区别,能不能给好好讲讲?
展开 view-more
  • #法律区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律和法规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从制定主体来看,法律通常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我国,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一般法律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这体现了法律制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法规的制定主体较为多样,它可以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其次,在效力等级上,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这意味着法规的内容不能与法律相冲突,如果法规与法律存在抵触的情况,应当以法律为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是上位法,法规是下位法,下位法的制定必须遵循上位法的规定。 再者,调整范围也有所不同。法律的调整范围通常比较广泛和宏观,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重要领域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涵盖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多个方面,对公民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而法规的调整范围相对较窄,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往往是为了贯彻执行法律,或者解决特定地区、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比如某省制定的关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主要就是针对该省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具体事务进行规范。 最后,在制定程序上,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严格和复杂。一般要经过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和公布等多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和要求。这是为了确保法律的质量和稳定性,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法律来说,虽然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但相对简化一些。例如行政法规的制定,一般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经过征求意见、审查等程序后,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由国务院审批。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