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安置房怎么进行买卖?


划拨安置房是因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且土地性质为划拨。这种房屋的买卖和普通商品房买卖有所不同,有其特殊的规定和流程。 首先,并非所有划拨安置房都能买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也就是说,划拨安置房买卖需要经过政府审批,只有获得批准后才可以进行交易。 其次,在买卖流程上,第一步要确认安置房的产权状况。可以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房屋的产权信息,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的情况。同时,要确保卖方拥有完全的产权,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第二步,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合同中要明确房屋的基本信息、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重要条款。合同的签订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第三步,办理审批手续。买卖双方需要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如房产证、身份证、买卖合同等。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会予以批准。 第四步,缴纳土地出让金。经批准转让的划拨安置房,受让方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式各地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是根据房屋的评估价值和土地性质等因素来确定。 第五步,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后,买卖双方就可以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办理时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如审批文件、土地出让金缴纳凭证、买卖合同等。不动产登记中心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颁发新的房产证。 总之,划拨安置房的买卖相对复杂,涉及到政府审批、土地出让金缴纳等问题。在买卖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相关流程进行操作,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