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不超收入该怎么计算?


职工薪酬不超收入的计算涉及到对职工薪酬和企业收入这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核算。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两个概念。职工薪酬,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短期薪酬又涵盖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而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计算职工薪酬是否超过收入,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计算期间,通常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薪酬发放情况。第二步,统计该期间内的职工薪酬总额。这需要把上述提到的各类薪酬项目进行汇总。企业的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工资表、福利发放记录等相关资料来获取准确的数据。例如,将每个月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加班费以及缴纳的社保费用等相加,得到该期间的职工薪酬总数。第三步,统计该期间内的企业收入总额。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对于销售商品的企业,要统计销售产品的收入金额;对于提供服务的企业,则要统计服务收入。这些收入数据可以从销售合同、发票、财务报表等资料中获取。第四步,进行比较。将统计得到的职工薪酬总额与企业收入总额进行对比。如果职工薪酬总额小于或等于企业收入总额,那么就说明职工薪酬没有超过收入;反之,则超过了收入。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企业可能存在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或支出,这些可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另外,不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和收入结构也存在差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总之,准确计算职工薪酬是否超过收入,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