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造成故意伤害该如何赔偿?


如果遇到过度医疗造成故意伤害的情况,赔偿问题是大家很关心的。首先要明白,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疗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而故意伤害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如果医生的加害行为致使患者构成轻伤,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一般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是管制;当加害人行为导致患者重伤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导致患者死亡,或者采用极其残忍的方式使患者重伤并留下严重残疾,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同时,加害方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方面,通常包含以下这些: 一是医疗费,这指患者因过度医疗伤害而接受治疗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像药品费、检查费、手术费等,要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并且需要提供相关发票和证明文件作为依据。 二是误工费,如果因为此次伤害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产生了经济损失,加害方要赔偿误工费。赔偿金额根据患者实际收入减少情况来计算,这也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三是交通费,就是患者因就医、复查等实际产生的交通费用,按照实际支出计算。 四是住宿费,如果有需要外地就医等情况,产生了住宿费用,也在赔偿范围内。 五是住院伙食补助费,会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来确定。 六是护理费,如果患者受伤需要他人护理,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七是残疾赔偿金,若伤害造成患者残疾,要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八是精神损害抚慰金,伤害给患者带来精神痛苦的,患者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伤害程度等多种因素酌定 。 关于赔偿途径,患者可以先尝试与医疗机构协商,和平解决赔偿问题;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确定责任归属;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