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劳动法认定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动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报酬的社会关系。简单说,就是一方出力干活,另一方给钱。 认定劳务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主体方面。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都是法人或公民,也可以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公民。这和劳动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像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体经济组织,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比如,你作为个人给一个小商店帮忙做事,小商店是个体经营,这就可能构成劳务关系。 其次,从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来看。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劳动者不用像劳动关系中那样严格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比如,你只是按约定完成某项特定任务,做完就结束,不用遵守单位复杂的考勤等制度。 从支付报酬形式看。劳务关系多为一次性的即时清结或按阶段按批次支付,没有一定的规律。不像劳动关系多以工资的方式定期支付(一般是按月支付)。例如,你帮人完成一个一次性的项目,做完就结算报酬,这就是劳务关系常见的支付方式。 从法律依据方面。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劳务关系可能产生的责任一般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劳务关系认定还有一些具体情形作为参考,比如支付工资的凭证、记录;缴纳社保的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工作服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由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的招工登记表、报名表等招工记录;劳动者日常工作考勤表;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并且以上第1、2、4、5项的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 相关概念: 劳务关系:就是前面说的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支付报酬形成的关系。 民事法律规范: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像民法典里很多条款都是。 举证责任:通俗讲就是谁负责拿出证据来证明一些事情。这里说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就是在涉及这些凭证方面,需要用人单位来提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