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的认定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判断,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主体方面**:劳务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都是法人或公民,也可以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公民。例如,某公司请一位自由职业的设计师为其设计宣传海报,双方就构成劳务关系。而劳动关系中,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 **合同约定及性质方面**:劳务合同内容主要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可以口头约定,也可签订书面合同。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比如,大学生在假期到某企业兼职,企业只需按约定支付报酬,无需为其缴纳社保等福利。 **证据及情形方面**:认定劳务关系可以参考以下情形及证据: - **支付工资的凭证、记录**:如银行工资转账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等。 - **缴纳社保的记录**:若没有缴纳社保,可能倾向于劳务关系,但这不是绝对的。 - **用人单位发放的证明身份的证件**:如工作证、服务证、工作服等。 - **招工登记表、报名表等招工记录**:由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的相关招工记录。 - **日常工作考勤表**:反映劳动者工作时间和出勤情况的记录。 -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同事对工作情况的描述等。 其中,第1、3、4、5项的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例如,用人单位将某项工程发包给某个人员,双方订立劳务合同,就形成劳务关系;用人单位向劳务输出公司提出所需人员条件,由劳务输出公司派遣劳务人员,涉及较为复杂的劳务关系等。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