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租赁合同违法?


要认定一份租赁合同是否违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首先是合同主体方面。如果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那么这份合同可能就是违法的。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签订的租赁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租赁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其次是合同内容方面。如果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合同违法。例如,租赁的房屋是违法建筑,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另外,合同内容如果违背公序良俗,同样也是违法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以租赁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而签订的合同,就会因为违背公序良俗而被认定违法。 再者是合同的形式和程序方面。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如果法律规定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等手续才能生效,而未办理相应手续的,合同可能不生效。例如,某些特殊的房屋租赁可能需要进行备案登记,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备案登记,虽然合同不一定无效,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总之,认定租赁合同违法需要综合考虑合同主体、内容、形式和程序等多个方面,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