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怎样才能要回房产?


在离婚时想要要回房产,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双方在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签订过财产协议,对房产归属有明确约定,那么按照协议办理就行。这是因为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比如,双方约定房产归一方所有,那么在离婚时就应当按照这个约定来执行。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规定,只要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就受法律保护。 其次,如果没有财产协议,就要看房产的出资和购买情况。如果房产是一方婚前全款购买,那么这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割,购买方自然拥有房产。要是房产是婚后双方共同出资购买,无论是全款还是贷款,一般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通常会平均分割。要是房产还有按揭,且首付款是您支付的,并且有相关证据支持,离婚后您有权要求分割房产的一半。这里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认定和分割的规定,婚后所得收入包括购买的房产等一般都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可要求平等分割。 另外,如果在离婚过程中,发现对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发现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明确规定的,目的是保护无过错方的财产权益。 如果双方对房产归属有争议,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提供相关证据,比如购房合同、出资凭证、转账记录等,来证明自己对房产的主张。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 相关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财产协议:夫妻双方就婚前或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等事项达成的协议。 诉讼: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