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上诉后如何进行赔偿?


工伤鉴定上诉后的赔偿要分多种情况来看。 首先,得明确为什么上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有几种情况可以上诉 ,比如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等等情况。 上诉后,赔偿处理有不同走向。如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就会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赔偿决定。要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那就会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赔偿决定。要是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能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这是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 关于赔偿项目,如果认定为工伤,一般赔偿项目包含医疗费,就是治疗工伤所花费的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这是工伤治疗期间,单位要按照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正常发放给员工的;还有住院伙食补助,是对员工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护理费,如果员工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就会产生这笔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确定的一笔补助;如果涉及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 在赔偿流程上,上诉过程中,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和材料,像医疗记录、工伤认定书、原来的赔偿决定书等,以此来支撑上诉理由。并且可能会参加法院或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的调解或者听证会,在这些场合要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证据。如果最终判决或裁定下来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那么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强制用人单位执行赔偿。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职工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进行认定的行为,只有认定为工伤,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对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作出的等级鉴定,鉴定结果是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





